黃守瓜

黃守瓜的危害與防治

危害情形

黃守瓜(學名:Aulacophora femoralis)成蟲於瓜苗出土後即啃食葉片,造成弧形網目狀食痕,阻礙幼苗光合作用,嚴重時導致植株枯死。雌成蟲將卵產於根部附近地面,幼蟲孵化後潛入土中蛀食根部,並侵入接觸地面的瓜果,造成果實內部腐爛。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,成蟲以越冬方式延續世代。

防治方法

耕作防治

  1. 田間衛生管理:清除雜草與病株殘體,避免成為蟲源孳生場所。
  2. 淹灌處理:利用淹灌法殺死土中的幼蟲及蛹。
  3. 設施隔離:設施栽培時使用32目以上紗網,阻隔成蟲飛入果園。

藥劑防治

農藥名稱劑型稀釋倍數安全採收期
加保利WP500-1000倍7天
加保利WP850-1700倍7天
使用時期:瓜類發芽後,成蟲發生時

非農藥替代方案

  • 有機驅蟲劑:噴灑苦楝油、辣椒液等重味道物質於葉面,抑制成蟲產卵。
  • 輪作與抗病品種:選用抗病品種並實行輪作,減少蟲源累積。

其他注意事項

  • 監測蟲害:定期調查田間蟲害密度,調整防治強度。
  • 果實處理:清理田間爛瓜,避免病蟲源擴散。

透過結合耕作管理、藥劑防治與非農藥策略,可有效控制黃守瓜危害並維持作物健康。

田間衛生防治黃守瓜的關鍵措施

清除蟲源與殘體

  1. 移除病株與雜草:定期清除田間雜草與病株殘體,避免成為黃守瓜成蟲產卵或幼蟲孳生場所。
  2. 處理爛瓜:清理田間爛瓜或受損果實,防止幼蟲蛀食後潛入土中化蛹。

土壤管理

  1. 淹灌處理:利用淹灌法殺死土中的幼蟲及蛹,破壞蟲源延續。
  2. 翻曬與排水:翻曬土壤並改善排水,降低濕度環境有利於幼蟲生存。

作物管理

  1. 避免機械傷口:減少人為操作造成的傷口,防止病原菌透過傷口侵入並促進黃守瓜傳播。
  2. 適當施肥與通風:避免氮肥過量導致植株過度茂密,保持通風以降低濕度。

其他注意事項

  • 設施栽培隔離:設施栽培時使用32目以上紗網,阻隔成蟲飛入果園。
  • 輪作制度:與非葫蘆科作物輪作,減少蟲源累積。

透過系統化田間衛生管理,可有效降低黃守瓜危害並減少藥劑使用頻率。

文章內容產自 perplexity.ai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