紋白蝶
紋白蝶,又稱白粉蝶,是常見的農業害蟲,尤其喜愛以十字花科植物為食。
名稱
- 學名 Pieris rapae
- 別名 青蟲、菜青蟲、菜白蝶、白粉蝶、粉白蝶
描述
- 紋白蝶的翅膀為白色,翅膀表面帶有黑褐色紋。
- 紋白蝶的幼蟲,俗稱菜青蟲,主要以十字花科蔬菜的葉片為食。
- 一年可繁殖5-8代,展翅寬約4.5至5.5公分。
生命週期
- 卵:砲彈型,約1.3mm,體表有縱脊及刻點,約5-7天孵化。
- 幼蟲:初齡幼蟲淡黃色,體表密布細毛;隨著成長,體色轉為黃綠色。終齡幼蟲頭部綠色,表面有細小白點,密生白色短毛。身體翠綠色,各體節細分數個環節,每一環節密生白色短腺毛,氣門灰白色,體側長有白色長毛。
- 蛹:屬於「帶蛹」,有綠色及灰褐色兩種形態,蛹的頭前方具有一根長棘突,體側具有數個稜狀棘突,分布於中海拔的個體,顏色較淡。
習性
- 紋白蝶廣泛分布於歐洲、北非和亞洲。
- 在台灣,牠們棲息於全島平地、海邊到海拔3000公尺山區。
- 幼蟲以白菜、蘿蔔、花椰菜、油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葉片為食。
- 成蝶常在荒地、路旁、公園花叢吸蜜,雄蝶偶爾在濕地吸水.
紋白蝶的防治方法
紋白蝶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幾種:
- 化學防治
- 在蟲害發生時,可噴灑以下藥劑:
- 10%美文松乳劑350倍,每隔5至7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。
- 75%歐殺松水溶性粉劑1500倍,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。
- 15%因滅汀水溶性粒劑2000倍,加展著劑,每隔7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18天停止施藥。
- 20%芬化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,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。
- 5%賽滅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,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6天停止施藥。
- 50%陶斯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,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12天停止施藥。
- 40.64%加保扶水懸劑1200倍,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,採收前15天停止施藥。
- 用藥前請參考並確認植物保護手冊登記用藥,相互交替使用。
- 在蟲害發生時,可噴灑以下藥劑:
- 生物防治
- 幼蟲階段多施用蘇力菌來防治紋白蝶的幼蟲(菜蟲)。
- 可利用寄生型的姬蜂、蝶蛹金小蜂,或捕食型的長腳蜂、黃斑粗喙椿象等天敵抑制蟲害。
- 費時三年篩出「爪哇擬青黴菌」,感染效果快速,一天就可讓小菜蛾、紋白蝶幼蟲食慾減退,最快三天毛蟲就會死亡,披上一層白色菌絲,致死率超過 90% ,如同毛蟲的「白死病」。
- 物理防治
- 將作物栽種於設施網室內,或是自行製作簡易網罩蓋住畦上作物,以隔絕成蟲於蔬菜上產卵。
- 搭設簡易塑膠布網室以紗網阻隔減少蟲害入侵。
- 可透過摘除蟲卵或清除地面殘株、雜草等方式管理田間衛生,減少蟲源。
- 種植期即可開始以防蟲網覆蓋植株,防止成蟲在葉面上產卵,亦可利用捕蟲網捕捉紋白蝶。
- 農業防治
- 注意田園衛生,清除蟲害殘株、雜草及其他寄主。
- 避免連續種植十字花科作物。
- 以薄荷、鼠尾草等忌避植物間作也可協助驅蟲。
- 清除近地面之老葉可減少本蟲密度,或以廢棄菜葉堆於菜園周圍,誘集成蟲再施藥防除。
- 其他防治方法
- 10%的芒草醋液、芒草灰燼淬取液對紋白蝶幼蟲的致死率高達90%以上。
- 使用自然農藥,例如菸葉浸泡液。
文章內容產自 perplexity.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