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

玉米(Zea mays)的種植條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,包括氣候、土壤、養分需求等。以下是玉米的主要種植條件:

1. 溫度

  • 最適生長溫度:玉米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範圍為21至27℃,白天溫度在25至33℃之間,夜間則應保持在17至23℃。如果日間平均溫度低於19℃或夜間低於13℃,則會影響生長。
  • 耐受範圍:玉米可耐受短暫的低溫(接近0℃)及高於45℃的高溫,但若持續處於這些極端條件下,則會停止生長。

2. 生長期

  • 生長週期:從播種到成熟的時間約為70至130天,具體取決於品種及氣候條件。通常中期商業雜交玉米需要約130天來達到成熟。

3. 蟲害

  • 常見蟲害:玉米可能受到多種病蟲害影響,如玉米螟、蚜蟲和根腐病等,因此需定期檢查並採取防治措施。

4. 營養素與所需肥料

  • 土壤酸鹼度:最適合的pH值範圍為6.0至7.0,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最佳。
  • 施肥建議:基肥可使用腐熟堆肥或化肥,氮、磷、鉀三要素是玉米生長的重要補充養分。一般推薦施用氮素120至160公斤、磷酐60至90公斤和氧化鉀50至80公斤每公頃。

5. 陽光

  • 日照需求:玉米屬於短日照作物,通常需要充足的陽光,每天至少6小時的全日照,以促進光合作用和健康生長。

6. 土壤特性與排水性

  • 土壤類型:玉米對土壤的選擇不嚴格,但以深厚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佳。過於乾燥或過於黏重的土壤都不利於生長。
  • 排水管理:保持良好的排水性是關鍵,特別是在幼苗期,過多的水分會導致根系腐爛。

7. 搭設資材

  • 在高溫或潮濕環境下,可以使用遮陽網或塑膠薄膜來保護植物,以減少病蟲害和環境影響。

8. 種植間距

  • 行株距:建議行株距為75公分×18至24公分,每穴播種1粒,公頃株數以53,000至55,000株為宜。

9. 根系

  • 玉米根系發達,能深入土壤約1.0至1.5公尺,因此需保持適當的耕作深度以促進根系健康發展。根系對水分需求高,在開花及授粉期間尤為重要。

這些條件共同影響玉米的健康成長及產量,合理管理可以提高作物質量和產量。

文章內容產自 perplexity.ai

You may also like...